三分钟读懂广东省江门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的治水思路,以及关于习近平总书记节水工作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,落实《国家节水行动方案》《广东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》,全面推进广东省江门市节水工作,切实加强江门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,近日,江门市水利局、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联合印发《江门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。 究竟未来江门市水资源如何节约利用? 为什么要节约用水? 水是生命之源、生产之要、生态之基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的治水思路,把节水优先放在了首位。江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离不开水资源的安全支撑,必须加快谋划水资源的统筹调度,加强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和集约利用,从源头推进节水减排。为此,江门市出台节水行动实施方案,不仅仅是贯彻落实《国家节水行动方案》《广东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》的基本要求,更是立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、推进江门“三区并进”,走出江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。 我们的总体目标 在总体目标上,江门市计划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,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。 全市用水总量2020年、2022年、2030年控制在28.73亿立方米以内;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与2015年相比,2020年降低33%以上,2022年降低35%以上;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与2015年相比,2020年降低27%以上,2022年降低29%以上;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到2020年达到80%以上;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2020年达到0.515以上,2022年达到0.520以上;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2020年控制在10%以内。 我们的重点行动 推动工业节水减排。在生态脆弱、水污染严重等地区,严格控制新建、改建、扩建高耗水项目。完善工业供水计量,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供水情况进行统计监测。强化生产用水管理,推行工业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。2022年前,年用水量12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用水水平达到用水定额先进标准;每个市(区)建成至少1家节水型标杆企业,全市建成至少1家节水标杆园区;探索开展海水淡化利用项目。 推动城镇节水降损。将节水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、城市建设和管理各环节,实现优水优用、循环循序利用。将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供排水规划进行统一配置,逐年提高非常规水利用量。2020年前,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%以上;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%以内;推广绿色建筑,城镇民用建筑新建成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成建筑总面积比例达到70%以上;市级机关节水型单位建成率达到60%以上;节水型小区建成率达到15%以上。2021年前,县级机关节水型单位建成率达到50%以上。2022年前,非常规水利用占比提高0.5%以上;完成3000户“一户一表”改造;市级机关节水型单位建成率达到80%以上;县级机关节水型单位建成率达到60%以上;建成1所节水型高校。大力推进海绵城市、节水型城市建设,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。 推动农业节水增效。大力挖掘农业节水潜力,2022年前,完成一批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,建设节水型灌区,加快田间节水设施建设。争取建设节水农业示范区。 科技创新支撑节水发展。加强节水技术产学研合作,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展成第三方节水服务企业,提供社会化、专业化、规范化节水服务。2022年前,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节水服务企业。 深化改革激发节水内生动力。2022年前,积极创建水效领跑者企业、水效领跑者用水产品型号以及水效领跑者公共机构。创新节水服务模式,完善工业水循环利用设施、集中建筑中水设施委托运营服务机制,引导和推动合同节水管理。新增1~2宗合同节水示范项目。 科普教育增强全民节水意识。健全科普宣传体系,节约用水进公共机构、进企业、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家庭。建设节水教育基地。2022前,至少建成1个节水教育基地,加强全民水情教育和节水知识科普。 如何落实工作 六项改革举措。强化节水监督管理,建立健全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,强化水效标识监督管理,推进水资源税改革,推动节水认证工作,推动合同节水管理。 五项保障措施。建立市级协调机制、节水目标责任制和监督考核机制,完善财税政策支持和拓展融资模式。 |